铜仁市中医医院‖东莞援铜医疗专家黄海燕:“为帮扶倾心付出,为急救提效增速”
发布时间:2024-01-25 本文来源:
铜仁市中医医院‖东莞援铜医疗专家黄海燕:“为帮扶倾心付出,为急救提效增速”
多彩贵州网•众望新闻讯(本网记者 麻占江)根据“十四五”时期莞铜东西部协作卫生健康框架协议,东莞市中医院与铜仁市中医医院建立了东西部医疗协作关系。2021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急诊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黄海燕跨越山海,来到铜仁市中医医院,挂职急诊科主任,开展为期1年的医疗帮扶。
东莞援铜医疗专家黄海燕
黄海燕先后从事心血管科、重症医学、急诊临床工作,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担任东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9年余,有丰富的急危重症救治经验及临床教学、专科管理经验。
一到铜仁市中医医院,黄海燕就投入到紧张又忙碌的工作中:晨交班、病房查房、门诊坐诊;参与并指导危重患者抢救,陪护危重患者出科检查、入院交接,了解急救动线及科内科间工作配合情况。经过2周的工作及现场调研,她组织召开科内质控会议,就急诊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,从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,提出改进方案。
铜仁市中医医院急诊科肩负着铜仁主城区急、危、重症病人的诊疗救治任务。繁忙时期,急诊日门诊量可达200余人。面对就诊高峰或多个危重患者急救时,急诊医护人员不足、团队调度不及时等缺陷就暴露出来。“时间就是生命,赢得时间,就等于赢得了一份生机。急诊医护人员应使用一把‘尺’——预检分诊,让危重症患者优先得到救治,转危为安。”黄海燕说,“在急诊科,危重症急救也不是仅靠一人完成,需要的是团队的快速反应,与多专科的通力协作”。
黄海燕为急诊科梳理了预检分诊、分区诊疗、院前院内危重症抢救、绿色通道等各项制度;强化预检分诊的作用,减少了患者等待的时间。对急诊科布局及工作流程进行优化,提高工作效率。为了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,设立“绿色通道号”,真正落实“先抢救后付费”。建立院前急救——院内急救——ICU联动,多学科协作参与的危重症急救链;协助医院组建危重症救治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医疗救治小组,制定专科统筹协调机制。实施急诊专科培训,培训内容包含了急救理论培训、操作技能培训、仪器设备使用培训、急救流程演练、团队心肺复苏演练等。
在11个月的帮扶期间,黄海燕授课培训22场,参加人员近400人次;指导更新危重病种抢救流程12个;修订规范急诊科工作制度12项;建立急诊报表、医疗文书信息化模块10个。指导医护人员运用7S管理法,对科室布局、物品排放、设备管理等做出20余项改进。在黄海燕的指导下,科室一步一个脚印,聚沙成塔,由量变引起质变。
如今,走进铜仁市中医医院急诊科,就能看到墙面、地面上鲜明的标识,诊室、输液室、留观室、抢救室、护士站等工作区明亮整洁,仪器设备摆放整齐,一应俱全。急诊候诊区并不大,但区域划分清晰,候诊椅摆放整齐,还贴心地设有轮椅停靠等候专区,就诊有序、通道顺畅,给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。
候诊大厅
抢救室
输液室
急诊科主任杨旎告诉记者,急诊科医护多数为年轻人。以前年轻医生对自身缺乏信心,遇事犹豫,对上级医生过度依赖。经过黄主任的专科培训与工作指导,现在临床医生对常见危急症的诊断与处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,团队急救配合更协调,更迅速。
“今年1至10月我们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97.96%,去年1至10月急诊院内抢救成功率为90%,今年已经提高到了98.63%,急诊危重症患者首诊转院率大大降低。这些工作成效也激励了大家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。”杨旎说。
黄海燕还积极推动医疗急救“五大中心”建设,为“卒中”“胸痛”“创伤”三大中心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。指导急诊胸痛、卒中救治流程改进。经过她的指导,急诊科STEMI患者转运PCI时,到院至转出平均时间缩短至36分钟;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院至溶栓治疗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。
在近1年的帮扶工作中,黄海燕把先进的急救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到铜仁市中医医院。通过培训和指导,让大家在工作中实践,积累诊治经验,提高急救技能。她将其所知所学所悟倾囊相授,为铜仁锻造了一支高效的急救医疗团队。